据中国塑料加工工业专业人士分析,我国塑料制品在产品结构、工艺技术、装备和产品质量等多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低档产品偏多,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少,部分产品依赖进口。塑料工业的发展涉及到许多领域和部门,近十多年来各部门相继发展塑料制品加工,但宏观引导不够,同时相关工业发展的相对滞后,市场开发不够,应用领域不畅,致使高技术产品发展迟缓,中低档产品重复交叉,盲目发展。
1.以通用树脂为原料的产品中,中低档产品所占比例高,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所占比例低。如以pvc树脂为原料生产的薄膜、人造革、鞋类等软质pvc产品所占比例仍占50%以上。以pp树脂为原料的各类产品中,劳动密集型的低值编织制品(主要为编织袋)产量占首位,而技术含量较高的聚丙烯薄型产品产量所占比例较低。
2.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和较高附加值的通用工程塑料产品在塑料产品总量中所占比例低,而特殊工程塑料产品更低。
3.高档的或缺门的塑料产品仍需进口。据海关统计,我国每年仍需进口100多万吨塑料产品,国内使用的pvc革中的20%和pu革中的30%是国内尚不能生产的进口商品。
工艺技术与装备的落后直接影响加工技术和产品质量的水平。目前,全行业独资、合资企业(约占全行业企业的15%)和一些企业集团装备水平较高,以引进设备为主。另外,一些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如双壁波纹管、pvc发泡板材、200l以上大型中空容器等生产线以及大型的精密注射机基本都是引进的。国内塑料机械的销售额近几年来约50亿~60亿元,进口塑料机械大约1亿美元,数量上进口设备约占20%。改革开放以来,国内设备在产品品种、质量、成套制造与供应能力方面有了很大进步,但国产设备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控制系统、容量、速度、精度及成套方面仍有较大差距。
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模具制造精度还差一个数量级,制造周期长2~5倍,模具寿命短,表面质量差,标准化程度低,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c ad/c am)还刚刚起步,因而中高档模具大部分依靠进口。
我国塑料制品质量与国外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农膜使用寿命平均只有一年(工业发达国家为2~3年或更长),无滴性农膜仅能维持2~3个月,国外一般
6个月以上;包装材料品种少,阻隔性差,货架寿命短;塑料管、门窗用型材等建筑塑料的耐久性和配套能力也有一定差距;注射制品表面光洁度差,收缩率大;工程塑料量小,品种少。
重复建设导致产品竞相削价,经济效益大幅度滑坡。编织袋、墙纸、pvd人造革等中低档产品由于重复交叉,开工率低,亏损企业比例高。近年来,新开发的bo pp薄膜大型生产线引进过多过猛,导致价格大幅下降;硬制pvc发泡板在市场尚未开拓的情况下一哄而起,引进30多条生产线,导致开工率严重不足。
沿海地区与内地差距增大,原料生产与加工地区分布不匹配,如东北乙烯生产能力占全国的30%,而加工能力只占全国的5.3%;华南地区乙烯生产能力占全国的11.5%,而加工能力占全国的45.5%。
国内树脂供应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品种不全。改革开放以来,国产塑料树脂在产量、质量与品种方面虽然有了一定的提高,但进口数量增长快,到1998年进口量(1052万吨)已超过国产量;evo h、m bs、abs等树脂基本全部进口;bo pp薄膜专用料等产品虽然国内已经开发,但由于质量不稳定,70%还要从国外进口。